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 |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以下各项表述,与下图中第二次社团成立高峰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民族危亡加深 |
| B.近代工业发展 |
| C.辛亥革命爆发 |
| D.民主思想传播 |
1902一1094年中国翻译外国论著533种,其中英文书89种,德文书24种,法文书17种,日文书321种。据此推论较为合理的是
| A.日本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桥梁 | B.中国人开始自办近代报刊 |
| C.南京临时政府保障出版自由 | D.思想界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 |
近代某一科举考试中曾出现这样的考题:“真神独一皇上帝”、“天父下凡事因谁?耶稣舍命待何为?”据此推测,这一考试应出现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 C.戊戌变法时期 | D.义和团运动时期 |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径派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造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材料主要体现反映了( )
| A.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 B.上海英租界的建立 |
| C.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 | D.地方官员擅权误国 |
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 A.由来 | B.职能 |
| C.特点 | D.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