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社会的发展进步 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
|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
| 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
| D.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 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
| 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 | 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 |
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
|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
|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
|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
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的原子弹 |
| 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战斗 |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 |
| D.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
下图中人物是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将领:
| A.张自忠 | B.彭德怀 |
| C.朱德 | D.李宗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