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伸长到某一位置O点,为了确定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一步操作中必须记录的是
A.橡皮条固定端的位置. | B.描下O点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 |
C.橡皮条伸长后的总长度. | D.两个弹簧秤的读数. |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下列关于实验的注意事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中,两次橡皮筋拉长后的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B.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必须相同
C.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 ′一定完全重合
(2)当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这时除了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还需要记下结点O的位置和细绳的。
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下:
(1)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2)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分别改变物体的质量m,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3)本实验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通过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1、x2来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比值,此比值.
(4)如果图象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A.加速度a与质量m成正比 | B.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
C.质量m与加速度a成反比 | D.质量m与加速度a成正比 |
在做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的阻值约为5Ω。
①某同学先通过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如上图所示,则游标卡尺所示金属圆片直径的测量值为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所示金属圆片厚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mm。
②实验室准备用测量该电阻值的实验器材除开关若干及导线外,还有:
电压表V1 (量程0~3V,内电阻约15kΩ);电压表V2 (量程0~15V,内电阻约75kΩ);
电流表A1 (量程0~3A,内电阻约0.2Ω);电流表A2 (量程0~600mA,内电阻约3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0Ω,额定电流为0.6A); 直流电、电池组E(电动势为3V、内电阻约为0.3Ω);
正常实验中为减少测量误差,且电表读数从零开始变化,并能多测几组电流、电压值,以便画出电流—电压的关系图线,则电压表应选用______(填实验器材的代号),电流表应选用______(填实验器材的代号),实验电路图选用下图中的图。
③这位同学在一次测量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由图中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可计算出待测金属的电阻为________Ω。(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所得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Ω
某同学通过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用的器材如下:电源(电动势为3 V,内阻为1 Ω)、电键、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 Ω)、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若干。(电压表和电流表均视为理想电表)
(1)在图甲中把缺少的导线补全,连接成实验的电路(画在答题卷上)。
(2)开关闭合前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端(填“左”或“右”)
(3)实验中得到了小灯泡的U-I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I=0.5A时,小灯泡的电阻R= Ω。
(4)若某次连接时,把AB间的导线误接在AC之间,合上电键,任意移动滑片发现都不能使小灯泡完全熄灭,则此时的电路中,小灯泡获得的最小功率是 W。(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