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个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句话反映的有效历史信息
A.英国被指定为其他国家制造商品 | B.英国只为关系密切的国家制造商品 |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英国所完成的使命是崇高的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下图所示证件的文字是:“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对此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
B.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
C.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
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
科学运用经济数据和计量方法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类别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
||
产值(亿元) |
比重(%) |
产值(亿元) |
比重(%) |
||
官僚资本 |
1.8 |
42.2 |
2.2 |
12 |
1.18 |
民族资本 |
2.51 |
57.8 |
16.32 |
88 |
12.41 |
A.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D.该时期官僚资本发展速度比民族资本慢
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
时间 |
大事记 |
1928年 |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
1930年4月 |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混战 |
1930-1931年 |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
1933-1934年 |
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
1945年 |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
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
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③官僚资本挤压
④外国的侵略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