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智慧对今天仍然有着深刻启示。观察漫画《民意》,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下列选项与漫画的寓意相吻合的是 ( )
①“众而不可欺者,民也”
②“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③“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④“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消除)。下塞上聋,邦其倾也”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④ | D.③④ |
“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
|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
从开发闽越山地到迈入海洋人文环境,从感悟练武、劲法运用上升到艺术追求,积累起深厚的人文精神,造就了南少林武术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一过程体现了
| A.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又与时俱进 | B.区域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
| C.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又异彩纷呈 | D.中华民族几经磨难又永葆本色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 |
| 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
| 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 D.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 |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 B.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
| C.要注重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 D.要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