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材料三 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粱奔走救危机。光绪诏书要变法,救亡图存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1)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又各有什么特点?
(2)从材料三中,你能读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历史信息?
(3)有人认为维新变法尽管失败,但对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请你依据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汉、东汉、唐朝、明朝四朝初期的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方针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其具体措施有哪些共同点?又各有何侧重点?有何成效?你从中可得到什么认识?

宋代学者朱熹说:”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歼嗣虐,流毒四海,至于祟宁、宣和(徽宗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结合1069年~1127年的有关史实,评论上述观点。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是历史上著名的”治世”。概述“贞观”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及唐太宗采取的发展生产、稳定社会、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并指出其政治上能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主观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姚)崇曰:“垂拱(武则天年号)以来,以峻法绳(纠正)下,臣愿先仁恕,可乎?朝廷覆师青海(唐朝军队在青海被吐蕃打败),未有牵复之悔(反省补救),臣愿不辛边功,可乎?比来(近.来)壬佞冒顿完成纲(奸佞触犯法纲),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仟自近,可乎?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宦官)之口,臣愿宦坚不预政,可乎?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公卿方镇、渐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
可乎;外戚贵之,史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住。台省,可首?先朝亵狎(不尊重)大臣,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可乎?燕钦融、韦月将(唐朝官员)以忠被罪,自足净臣泪折,臣愿群臣皆皆逆衅(意指敢触犯皇帝),犯忌讳,可乎?武后造福先寺,上皇(指睿宗)造金仙、玉真二观,费钜百万,臣请绝道佛营造,可乎?汉以禄、莽、阎、梁(汉代专权的外戚)乱天下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可乎?”帝(唐玄宗)曰:“朕能行之。”
——引自《新唐书·姚崇传》
回答:
(1)将姚祟列举的弊政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产生什么影响?
(3)姚崇当时最担忧的问题是什么?从唐玄宗后期的统治看,与上述的哪些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汉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的建议,他指出,诸侯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急切),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由此可见,晁错所提建议的用意是什么?试结合有关历史背景和“削藩”的结果,简评晁错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