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2个X分子反应生成1个Y分子和3个Z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Z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D.X、Y、Z三种物质均属于非电解质 |
现有如下各种说法: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硅晶体熔化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相互吸引力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⑤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都不正确 | B.① ② ⑤ | C.② ④ ⑤ | D.① ② ③ |
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 <CBr4 <CI4 |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
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I->Fe2+>Br- |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
C.当通入2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3 kJ,18 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kJ的热量。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O=O(g) |
H-H(g) |
H-O(g) |
|
1mol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
496 |
X |
463 |
则表中X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以下实验: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再加入AgNO3溶液;②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40℃制乙烯;③用锌与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④在试管中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⑤为检验淀粉已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中可能失败的实验是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④⑤ | C.③④⑤ | D.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