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凯恩斯是一个相信政府可以进行干预而不相信完全放任主义的人,他坚信要使经济周期上升,政府必须插足进来,用减少失业的方法去维持购买力。这意味着“赤字开支”,但它会恢复经济平衡。
材料二:为挽救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困境,美、英、德、法等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赤字财政”的做法。为此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自由放任主义结束了。”英国财政大臣达林表示:“凯恩斯写的很多东西现在仍有道理。”各国在为借更多的钱来应对需求的减少进行辩护。
(1)你对金融危机背景下“自由放任主义结束了”是怎样认识的?
(2)了解凯恩斯主义和西方国家挽救金融危机的做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之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同志深情阐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再次畅
谈“中国梦”一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如今,中国梦正焕发出鼓舞人心的力量,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共鸣。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去实现中国梦?
(2)依据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深远意义。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12年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经营耕地、生产粮食所占全国比重图。

注:2008年10月12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材料二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等态势。顺应时代变化,必须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材料三目前,新型经营主体面临流转土地稳定性差,流转合同不规范、纠纷不断;基础设施较差,难以实现集中连片、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投入风险增大,生产投入成本高:扶持政策较少,金融贷款难、衣保覆盖面不全等困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特点,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这一特点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分析我国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哲学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就政府如何解决新型经营主体的困难提出建议。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一个时期以来,在新交规重罚机动车闯红灯的同时,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也引起人们的热议。“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折射出国人缺乏规则意识、爱走捷径的心态,也反映出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
(1)简述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2)某班拟以“我在公德建设中”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列出演讲提纲。

【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困难,但很少听说他们要改变自己的政治制度。而在有些人看来,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要照搬别国的模式,否则就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1)请你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回答两项即可)。
(2)请从民主的性质和发展程度的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必须抓住和用好的重要战略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见下图)

注:城镇化率30%—70%的区间,是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阶段。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接近80%。
材料一据测算,如果我国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将达1300万人。与此相适应,城镇必须加强道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住房和商业设施,并为新增人口提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城镇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园区经济的发展,并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
(1)根据图表(含注)和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城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
材料二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一些列相关问题。如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功能问题,缺乏产业支撑和服务配套,转移到城镇的农民的就业和生计就难以保障;城镇化的速度和城市规模问题,城镇化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城市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