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 B.企业国有政策 | C.粮食税 | D.劳动义务制 |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
| A.古希腊 | B.文艺复兴 |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他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实现了将人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属于( )
| A.人文主义 | B.理性主义 | C.自由主义 | D.社会主义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
|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塞万提斯在其《堂•吉诃德》一书的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此书创作目的根源于( )
| A.骑士文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变革 |
| C.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推动文学革命 |
|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落后阶层的打击 |
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
| A.宗教改革 | B.文艺复兴 | C.启蒙运动 | 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