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徒醉于市。玄宗度曲,亟召白,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②面以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
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靧(huì):洗脸。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做客 | B.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天命 |
C.帝欲官白,妃辄沮止官员 | D.永王磷辟为府僚佐征召 |
下面句子都能表现李白文学才华的一组是
①十岁通诗书 ②然喜纵横术,击剑 ③为任侠,轻财重施 ④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 ⑤ 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⑥使高力士脱靴
A.①②⑤ | B.④⑤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④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年轻时就才华出众,益州长史苏颋见到他惊叹他为“天才英特”,认为“少益以学”完全能赶上汉代的司马相如。 |
B.李白和吴筠关系友好,吴筠被召进京城,他也到了长安;后经吴筠引荐得玄宗赏识,进而供奉翰林。 |
C.李白生平爱酒,在任城时为“竹溪六逸”之一,居长安时常在街市饮酒,成为“酒中八仙人”之一。 |
D.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磷幕下当僚佐,李磷失败,李白论罪当斩,幸亏郭子仪全力营救,才幸免一死。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论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反映古代士大夫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下列文意和这种态度最不相关的选项是()
A.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
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凡有所施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施于我,能受之乎?”凡有所责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责于我,能尽之乎?”以我絜之人,则理明。(戴震《孟子字义疏注》)朱熹谈到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戴震谈到了“理”与“情”的关系,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天理”与“人欲”、“理”与“情”的矛盾,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该怎么处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赀: 资财 |
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计较 |
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遇:待遇 |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恨:遗憾 |
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B.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D.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秦王恐其破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
B.戴硕为人忠厚谦让,从不说人坏话,也不曾和人闹翻过脸或恶语相向,即使被人侵犯也不计较他人过失。因为他的醇厚谨慎,在二十一岁时,补官博士弟子。 |
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
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兴起者,辄喜不寐
(2)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3)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樠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樠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研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②大易:指《易经》。③樠(mán):液体渗出。④瘿肿: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⑤樛屈:树木向下弯曲。⑥胶:像胶粘连在一起,形容固执。⑦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特:只是。 |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信:的确。 |
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涉:经历. |
D.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过:过错。 |
下列各组语句中的“节”,全都体现“节操、节义”含义的一组是
①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③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
④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⑤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⑥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不是只为了玩乐。同样,其他许多器物也都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
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而会稽人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这是与刘基等人长期交往受到熏陶的结果。 |
C.节操对人来说是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泰伯、子思能守大节,而季子、曾子却不能做到适宜,这是因为前者明白怎样做才合乎义,后者却是过于固执而处理不当。 |
D.这篇文章名为《尚节亭记》,但作者并没有详细记叙亭子的有关情况,而是以亭子周围的竹子为着眼点,写了自己所理解的节义,说明了将此亭命名为“尚节亭”的缘由。 |
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2)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3)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虽曰画而非画者,盖只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
(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画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
清•陆继辂
君姓管氏,讳世铭,字缄若,所居曰韫山堂,门下士因称韫山先生,故韫山之字特著。曾祖枪,刑部郎中。祖高,雍正间举人,广东盐场大使。父基承,国子监生。祖、父俱赠朝议大夫、浙江道监察御史加二级。祖母徐、母王,赠恭人。君乾隆三十九年举人,四十三年进士,引见以主事用,分户部行走。旋补山东司,充军机章京。擢云南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六十年,改浙江道监察御史,奏留军机处。嘉庆三年,转掌广西道。
故事,部郎充军机章京者,改官御史,即罢直;或经军机大臣奏留,其仪注仍如司官,不得专达封事。君少读史,慕汲黯、朱云之为人。及成进士,金坛于文襄公实为总裁。文襄好士,所援引,或数年至卿贰。君旅进旅退,未尝独求见以所能自异。文襄卒,和珅浸用事,君益忧愤,每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和珅微有闻,而章佳文成公方倚君如左右手,猝未有以中伤君。君既擢御史,则大喜。夜起,彷徨中庭,构疏稿未成,而仍留军机处命下,俞文成公请也。君废然入谒文成公,自言愧负此官。文成知君意,慰之曰:“报称行有日耳,何必汲汲以言自见耶?”盖文成期君大用,不欲君以击奸获谴,其用意至深。君亦感悟,稍自韫晦,而讽谕之意一以寓之于诗,今所传《韫山堂集》是也。后四年,朝廷行大赏罚。薄海臣民,欢呼相告语,而君已前殁,不及见。呜呼!可哀也已。
卒于嘉庆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春秋六十有一。配恭人张氏,以五年十一月日,合葬阳湖新塘乡之原。子学洛,候选知州,后君十一年卒。孙绳莱,慷慨尚气节, 习君者,以为酷似君。用形家言,于君既葬之十八年,始立石君墓而征文于继辂。继辂既与绳莱游处,有多获交于君及门弟子,熟闻君之志行,不可以不文辞。因系以辞曰:
君子小人,消长固有时耶?胡四凶之诛殛,必有待于重华?呜呼!君虽赍志以殁,而庆慰之意,当无间于死生。后之人尚读君之遗诗,而信余言之有征。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见以主事用用:任用 |
B.文襄卒,和珅浸用事浸:渐渐 |
C.不可以不文辞辞:辞别 |
D.君虽赍志以殁赍:带着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管世铭为人“慷慨”的一组是()
①分户部行走②慕汲黯、朱云之为人③每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
④夜起,彷徨中庭,构疏稿⑤自言愧负此官⑥熟闻君之志行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世铭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中进士后,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皇帝才得以凭主事的身份到户部履职。 |
B.管世铭不满和珅,并上书抨击他,但在文成公的保护下,不但没有受到陷害,反而学会了韬光养晦。 |
C.管世铭勤勉尽责,嫉恶如仇,当听到升任御史时半夜跃跃欲试,又听到奏留军机不得上封事而沮丧。 |
D.管世铭去世后18年,他的孙子管绳莱邀请作者撰写墓表,以告慰壮志未酬,郁郁而终的忠臣英魂。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旅进旅退,未尝独求见以所能自异。
(2)报称行有日耳,何必汲汲以言自见耶?
(3)君子小人,消长固有时耶?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选自《世说新语 赏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