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
B.向少量溶液X中加入适量新制氨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
D.已知I3-![]() |
地球上的氦元素以4 2He存在,而月球土壤中吸附着丰富的3 2He,每百吨3 2He发生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总能量。下列关于3 2H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3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 B.3 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
C.3 2 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 D.3 2He和4 2He互为同位素 |
如图a、b、c、d均为石墨电极,通电进行电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a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
B.当b极有64gCu析出时,c电极产生2g气体 |
C.电解后向乙中通入适量HCl气体,溶液组成可以恢复 |
D.电解时向乙中滴入酚酞试剂,![]() |
一种可充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NiO(OH)+ H2O + e-=Ni(OH)2+ OH-。
当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H2O的还原 | B.Ni(OH)2的还原 | C.H2的氧化 | D.Ni(OH)2的氧化 |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I 2(g)2H I(g)ΔH=–26.48kJ·mol-1①
H2(g)+I 2(s) 2H I(g)ΔH
=+9.48kJ·mol-1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向254g I 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出26.48kJ的热量 |
B.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
C.反应①是放热反应,说明该反应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
D.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
B.分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 |
D.同温同压下,H2(g)+Cl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