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4题。
丙、丁两区域相比
| A.比例尺丁区域小于丙区域 |
| B.实地面积丙区域大于丁区域 |
| C.一年总日照时数丙区域大于丁区域 |
| D.二分日日出时的地方时,丙区域早于丁区域 |
丙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 A.青稞和油菜 | B.大豆和甜菜 | C.水稻和柑橘 | D.小麦和棉花 |
乙所在的地形区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应该注意
| A.红壤的改良 | B.黑土的利用和保护 |
| C.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 D.盐碱地、涝洼地的治理 |
甲、丙两区域共同存在的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水体污染 | B.酸雨肆虐 | C.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 D.水土流失 |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表1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完成1—3题。
表1
|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 夏至 |
23 0 26ˊN |
夏至 |
| 芒种 |
19 0 31ˊN |
小暑 |
| 小满 |
15 0 37ˊN |
大暑 |
| 立夏 |
11 0 43ˊN |
立秋 |
| 谷雨 |
7 0 45ˊN |
处暑 |
| 清明 |
3 0 54ˊN |
白露 |
| 春分 |
0 0 |
秋分 |
该地纬度为
| A.3°26ˊN | B.1 0°N |
C.20°N | D.23°26ˊN |
夏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 A.1 | B.2 | C.3 | D.4 |
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 A.春分至立夏 | B.芒种至小暑 | C.小满至夏至 | D.小暑至处暑 |
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注重了
| A.以畜牧业为主 | B.以种植业为主 |
| C.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 D.美化环境,发展旅游业 |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水资源综合开发 |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
| C.旅游业开发 | D.疏通河道 |
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
| B.我国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
| C.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
|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