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34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①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 ②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 ③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 ④政府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雅典历史中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著派别之争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著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与君主制相比,雅典贵族制实行()
一集体领导二平等协商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③任期制和选举制四终身制和世袭制

A.一③四 B.一二③ C.③四 D.一二四

民主制确立后,雅典的日常司法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佰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元老院大会

亚里斯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期间

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十六万八千人 B.约四万五千人
C.约七万五千人 D.约八万五千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