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教会权威 |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 B.正统的儒家学说 |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的儒学 |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 |
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 |
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
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 B.辩证法思想 | C.无为而治思想 | D.民本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