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20l 0年5月1日正式开幕.某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了“走进世博,参与世博、做世博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文化,让世博更精彩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世博会上的展馆,更是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以下是部分国家馆。 
(1)结合上述材料,对我国举办世博会的文化价值进行解读。(6分)
低碳,让世博更环保   
“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废旧光盘制成的外墙,太阳能屋面,氢能源汽车,黄浦江水将变身“天然空调”,剩饭剩菜用于发电……通过-些“润物细无声”的细小策划,低碳理念与低碳成果,将从上海世博会出发,走向世界,让每个人都成为“低碳达人”让每座城都过上“低碳生活”。
(2)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低碳世博”对我国政府发展经济的启示。
人类,让城市更和谐
如果你是参与世博会的志愿者,现有一位来自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大师故乡的德国游客与你交流:“黑格尔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表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吉祥物‘海宝’又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将人、城市和地球统一于一体。而目前城市的拥挤、污染、犯罪等无一不与人密切相关。这说明人和城市是难以和谐的。”
(3)请你就人和城市的关系问题与德国游客进行哲学对话。(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教材出版乱象比较多,广受社会诟病。在高利润和高回扣的引诱下,不同单位甚至个人也进入教材出版和发行,一部分老师甚至领导成为教材乱象的幕后推手。
某语文老师发现当地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上册课本有129初“瑕疵”,其中出现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一纸诉状将相关书店和出版单位告到了法院。面对该老师的这种执着,不少市民和家长为他这一做法点赞,觉得终于有人肯站出来正面纠错。
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孰对孰错?这都是出版乱象的结果吗?专家表示,古代书籍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续写之讹,或经过了后人的改动,因而不同时期刻印的同一书籍,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的少数字句有一些差异,甚至差异很大。
“后人在选用文章时,一般会挑选一个错误少的好的版本,或经过今人校勘过的版本,这样错误会少一点。尽管少数字句有所不同,但各有优长,不能完全否定谁、肯定谁。”另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克服教材出版乱象。
(2)对教材出现的用字差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3)如果你也给那位老师点赞,请你写出两条称赞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
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区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部主任刘庆柱认为,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实行“土司制度”管理民族地方蕴含了哪些辩证法智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说明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越来越普遍,其经济和社会影响日益显现。
材料一:为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做出的明确部署,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强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建设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通过财政资金支付费用。
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除了保障政府部门自身正常运转需要的公共服务外,主要是政府部门为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等职能需要的公共服务,如行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审核,科研、行业规划与咨询,社会调查,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服务等;增加国民福利、受益对象(群体)特定的公益类公共服务,如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社区事务、养老助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转变职能的?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角度谈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0个国家首批签字)
材料一:提高亚洲的发展能力,是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的宗旨之一。《协定》在宗旨中明确指出,将“通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目前,亚洲基础设施市场已迈入膨胀式发展时期,每年需要大约8000亿美元投资,但美日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放银行的注册资本分别只有约220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2014年批准的贷款金额只有135亿美元,远不能满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所需。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协定》签署仪式时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世界,中国也愿意为国际发展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美国《国际商业时报》评论称,说服许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中国的成功,是北京为试图成为“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成立亚投行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和”的文化推动国际关系和平发展。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早就指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文化基因。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中国“和”的文化以及和谐相处的国际观。他多次指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乔清举认为,我国的外交战略和举措中越来越自觉地运用“和实力”的理念来处理对外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一带一路”、亚投行筹建等都是例证。乔清举认为,在当今世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的价值观为核心,建立民主正义的国际秩序,从而实现的人类永久和平愿景,将是中华文明改写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
(1)“和”的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持久。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和”的文化能影响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原因
(2)“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无非是说“有我就没有你”的道理,运用矛盾对立统一属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修昔底德陷阱”不适应中国的原因。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请就世界和平发展写两条口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