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B.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 |
| C.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 D.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
对比下列两幅图,可以观察到的政局变化是
| A.“尊王攘夷” | B.楚王问鼎 |
| C.三家分晋 | D.秦修万里长城 |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
|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 |
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
|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
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中国正处于
| A.唐朝 | B.北宋 | C.南宋 | D.元朝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保留习惯旧俗 | B.强调法官至上 |
| C.重视法律程序 | D.体现人人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