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导致普罗塔戈拉对神持怀疑态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
二战后,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中国却曾经失去了这一发展机遇,直到20世纪70年末以来才重新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请回答:
(1)结合二战后至7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中国当时面临哪些发展机遇。中国为什么会失去这一发展机遇?结合那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又提供了哪些发展机遇?中国为什么能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结合这一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请回答:
(1)“画了一圈”主要指的是对外开放的什么措施?为什么要在“南海边”呢?
(2)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在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近代也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进程。请比较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这两次对外开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