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
B.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
C.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工业化,而要中国永远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最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A.《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 B.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 |
C.先人们的传说 |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
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发掘出许多唐宋瓷器文物,某文物部门拟写的下列出土文物清单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瓷 | B.白瓷 | C.秘色瓷 | D.青花瓷 |
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
C.丝织品远销国外 | 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