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
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但很快就发生动摇,其主要原因是
| A.侵略集团间军备竞赛激烈 |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 C.列强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 D.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
“亚洲的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 A.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
| B.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
| C.斗争对象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 |
|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
《共产党宣言》之所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 |
|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
| C.第一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
|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早可以出现于
| A.1825年的英国 | B.1861年的俄国 |
| C.1868年的日本 | D.1871年的德国 |
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日本在革命或改革中采取的土地政策相似之处是
| A.私人可以购买土地 | B.拍卖奴隶主、地主土地 |
| C.禁止土地买卖 | D.小块土地卖给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