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 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实行“一边倒”方针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 D.实行不结盟政策 |
小王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
D.民族矛盾尖锐 |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
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
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
2009年7月4日,朝鲜连续向东部海上发射了7枚导弹,引发日美韩等国的抗议.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是
A.东亚地区形成了新的冷战格局 |
B.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C.地区局势动荡危及世界和平 |
D.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