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资本家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在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
①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②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
③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④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汉武帝和唐太宗为强化皇权对中央官制进行改革,其共同点是
A.建立“中朝” | B.设立政事堂 | C.增设参知政事 | D.分割相权 |
近代中国辽阔的版图基本奠定的是在
A.宋朝 | B.元朝 | C.明朝后期 | D.清朝前期 |
避讳是一种古老的礼法制度,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避帝王名讳为“公讳”,避父母名讳为“家讳”,避圣人名讳为“圣讳”。下列属于“公讳”的是
A.“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 | B.“少陵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 |
C.“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 D.“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18世纪以来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被尊称为‘泰西儒士’”。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人物 | B.称号 | C.地点 | D.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