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问题。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 )
A.社会成员的收入要平均 |
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
C.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
D.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应该: ( )
A.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B.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
C.国家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补贴 | D.有国家统一制定劳动报酬的具体标准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 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上述观点属于
①唯物主义②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贝克莱说存在即被感知。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他们的观点
①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②都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③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④从根本上说都是错误的,都阻碍了哲学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
B.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
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
D.“物是观念的集合”、“我思故我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