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7分)下图是两种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实例,请椐图回答:

(1)图A中甲状腺细胞在接受激素直接刺激后分泌增多,则H腺体是              ,分泌的激素是                     ,甲状腺细胞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2)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H腺体和             的分泌活动,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至于过高,这是一种         调节。
(3)图B中的突触由                                                    组成,在兴奋传导过程中,G物质起关键作用,则G物质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看图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系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但是其在潮滩湿地生境中超强的繁殖力,威胁着海滨湿地当地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适宜生活于潮间带,引种初期,其增长方式为 ,引种后生长受当地环境影响,其中 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最强烈的的外源性因素。
(2)互花米草广泛用于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一般不单纯种植,而与白茅、芦苇等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通过提高生物多样性来提高生态系统的
(3)下图是海岸线上互花米草等植被从开始建设直至稳定过程中,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示意图。其总初级生产量变化为 ,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 ,(填“逐年增大”、“基本不变”或“逐年变小”)。图中叶面积指数与净初级生产量关系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是:种植作物时要注意

2013年10月2日至6日,我国黄海一海湾发生赤潮,科研人员对赤潮爆发期及前后的表层海水取样分析,结果如下表

(1)表中细胞密度代表浮游植物的数量,它们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 成份。测量密度时,海水样本要先轻轻震荡几次,再用吸管吸取,滴加于 上,然后统计计数室中的细胞数。可用
作为溶剂提取浮游植物的叶绿体色素。
(2)与9月25日比较,10月2、3日海水pH值变化的原因是 ,10-6至10日海水中溶解氧变化趋势是 (升高或下降)。有关资料显示,9月25日前该区域海水含P无机盐的含量远高于常年平均值,结合表中数据,提出一项控制该地区赤潮发生的措施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据图回答:

(1)该模型属于 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2)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
(3)若下图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的是 (2分)。
若下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填图中序号,2分).

下图甲表示自然界中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

图甲图乙
(1)图甲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图乙中物种 最可能符合这种增长模型。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甲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3)图乙所示的生态系统中, 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
(4)若图乙中的1、2、3三个物种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应该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