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 )
A.淘汰冗员 | B.改革贡举 |
C.减轻徭役 | D.重视农桑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
C.隋唐实行科举制度 |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
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 B.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洋务运动一位代表人物说:“中国积弱,由于思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之税。”上文反映了
A.洋务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B.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 |
C.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 | D.洋务派转化为早期维新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