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繁荣,全国形成了一些地域性商帮,其中著名的有晋商、徽商、广东商帮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晋商的材料
“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常氏一改‘学而优则仕’为‘学而优则商’,能数代集中优秀人才锐意经营商业,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的商人群体。”塞上商贾,多宣化、大同、朔平三府人,甘劳瘁,耐风寒。晋商一反朝廷“贵农贱商“的社会风气,树立“以商致财、用财守本”的思想观念。晋商认为应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举善事,如晋商范永斗由于“久著信义而受到朝廷嘉奖被授予皇商资格。
晋商对商业情报和市场信息非常重视,综合分析后及时改变经营策略和筹划对策。“经营与票号共举,经贸与镖号同存”体现了配套经营的战略。到京城开饭馆,到四川贩夏布,到扬州贩淮盐,到长白山贩人参,到湖南贩茶叶,到蒙俄做边贸。
材料二 以下是有关广东商帮的一些材料:
广东商帮来源于“从学而来者,宦成而归者,权缗算以起家者,执艺事以自食其力者”,“外番各国夷人载货而来广,各投各行交易。”
他们在广州、佛山等中心市场设置批发商行经营业务,例如佛山原头街“卖京土布匹”;汾流大街卖苏杭美物、皮裘、颜料、马鞍、毡毯、各色洋布;与此同时,他们又将广东的货物贩运到外省或省内边远地区批发给当地中小商人。
广东商帮助海外商品在内地的流通,积累自己的财富之后将自己的生活形态放置于海外,并影响当地的商业形态,晋商与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一张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广东商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晋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广东商帮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君与民的关系问题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被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3)概括材料三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说明洛
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老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
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是供全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逐着我们的羊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非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园和香料园;……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顿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⑵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
⑶由材料二看出当时英国的世界地位如何?
⑷材料三中“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人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摘自詹姆士一世《神权》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詹姆士一世的观点。
(2)判断指出材料二出自哪一重要文献,发表该文献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二中(1)、(3)、(4)、(6)几项规定试图从哪些方面达到何种目的?
(4)材料中(8)、(9)、(13)三项规定的出发点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权利法案》的实施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拉斐尔《圣母与圣子》图二《论法的精神》图三中世纪圣母像
回答(1)拉斐尔《圣母与圣子》反映的是什么题材的绘画?从作品的名字和画中的内容看,此时的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对比图一和图三两幅艺术作品的不同,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论法的精神》被称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有哪些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