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最终形成。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 | B.张居正是朱元璋的内阁首辅大臣 |
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属于虚职 | 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 |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
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
宋太宗曾说:“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这说明宋太宗认为科举制
A.不公平 | B.不具备选才功能 |
C.只能使一部分成才 | D.在维护统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扶军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巡抚”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 | B.中央朝廷的重臣 |
C.皇帝的内侍人员 |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
根据马克斯·韦伯等人的研究结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 | B.内阁制 |
C.三省六部制 | D.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