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酶的有关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 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 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在35℃水浴中保温 5 min,乙试管变蓝 |
B.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是为了排除物质用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C.35℃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
D.若用该装置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颜色变化 |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
B.种皮细胞内糖元和叶肉细胞内淀粉都属于多糖 |
C.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脂质是磷脂 |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合成时,均需要模板 |
某蛋白质由1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羧基总数为17,氨基总数为17,R基上羧基总数为15,由此可知该蛋白质
A.由2条肽链组成 | B.共有126个肽键 |
C.R基上氨基总数为17 | D.形成过程中脱去125个水分子 |
下列关于生物膜叙述正确的是
A.精卵细胞的识别依赖于膜糖蛋白4 |
B.运输a的方式无法体现细胞膜选择透性,但能判断出膜外的a物质浓度高于膜内 |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分子,MHC分子的化学本质是分子1 |
D.若该细胞膜为神经细胞膜,则产生兴奋时钠离子的运输和b物质的运输一样 |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B.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C.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原 |
D.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体 |
下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①表示细胞免疫中溶酶体内水解酶分解细菌 |
B.吞噬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
C.④中物质合成受细胞核控制,需要在③中加工 |
D.若②为处理后的抗原,可能引起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