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比较A、B两地(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并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2)说明B地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成因。
(3)C河是图示区域最大的河流,简述该河的水文特征。
2014年01月22日晨,由中国基建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泽蒙—博尔查大桥”顺利合拢。该大桥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市西北部,大桥主跨长172米,连接多瑙河南岸工业区与北岸居民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多瑙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融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并以铁门为界。
材料三:下表为图中三座城市降水量统计表(单位:毫米)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甲城 |
106.4 |
95.1 |
105.8 |
85.3 |
75.6 |
53.2 |
26.8 |
80.8 |
98.6 |
153.0 |
110.5 |
81.1 |
乙城 |
49.3 |
44.4 |
49.5 |
58.8 |
70.7 |
90.4 |
66.4 |
51.2 |
51.4 |
40.3 |
54.3 |
57.5 |
丙城 |
32 |
31 |
29 |
38 |
55 |
63 |
52 |
51 |
40 |
33 |
52 |
40 |
(1)与乙城相比,甲城降水量的特点是、、。
(2)说出多瑙河在丙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铁门附近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
(4)说出泽蒙—博尔查大桥建设的积极意义。
读下面的两幅区域图(图甲和图乙)及表格资料,回答各题。
(1)图甲中字母P的代表的地貌是。P海域附近的世界著名渔场
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P海域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时(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对南太平洋两岸分别产生什么影响。(可从降水,对农业等方面去分析)
(3)图甲所在大陆西岸与图乙所在大陆东岸的气候分布有何相似规律?
(4)利马的气候类型为。利马与图乙中的K地所处纬度相差不大,但气候类型不同。试从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对比分析引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5)图乙中M地下水为按埋藏条件属于(承压水或潜水),并说明该地区地下水丰富而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
材料二 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 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三 下图为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和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量分布曲线图。
(1)简要说明阿富汗东部主要的地质灾害及成因。
(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3)简述图示区域内沿36°N纬线的降水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读新西兰南、北二岛示意图(图丙),图甲为甲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图乙为南岛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图乙,概括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并解释南阿尔卑斯山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图丙判断该区域人类活动主要分布的岛屿(南岛或北岛);并简述你的理由。
(3)简述甲地气候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下图)
材料二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乙,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