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材料四】 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每一个层面,都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整体性、体系性的运动。……与此同时,针对这种新的整体性运动,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这种反抗既有理性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的,如西雅图、热那亚和纽约街头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虽为异数和极端,但本质上也属于这种反体系运动的一部分。
——宿景祥《贫富扩大与全球反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试列举该流派2 个以上的其他代表作品。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主要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评价孙中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中的“上”指那位皇帝?“上”为什么实行“推恩”?
材料二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2)依据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分析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邓小平曾经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3)“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新中国最早和最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两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各个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体现出的共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丰
州莲花峰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唐,宁德
贡产“蜡面茶”,福州鼓山、闽侯贡产“方山露芽”(生
芽、方山茶),武夷山产“香蜡片茶”等。宋,建州产
“北苑贡茶”——龙凤团茶,政和县产贡茶——“银针”
茶。元大德后,武夷山设“御茶园”,武夷茶为贡茶。
明、清,闽北、宁德天山产贡茶——“芽茶”。
材料二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
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 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
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三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年代类别
万亩植茶面积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2--37平均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1894
841.6
420.8
207.5
213.3
1901
674.6
337.3
210
127.3

材料四据上海商会记载,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 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⑴材料一反映古代福建茶叶生产的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⑶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证,虽朝运汽轮,多弛铁路,无害为对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同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江泽民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胡锦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学”指什么? 该派别对西学的态度是什么? 由市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2)在中国,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以德、赛两先生为口号开展的运动,产生了怎样的进步影响?
(3)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申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扣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套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问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予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苏格拉底则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
材料三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同样的效果、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德性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一一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一一卢梭
材料五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一一高九江《启蒙运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古希腊思想家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3)结合材料三,分析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是什么?
(4)概述材料四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5)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什么显著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