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A.西班牙 | B.荷兰 | C.法国 | D.英国 |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
|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
| C.统治者耽于享乐 |
|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
清初诗人屈大均有诗:“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清初
①官府垄断对外贸易
②丝织品是主要出口商品
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明清时期,在位于交通要道的城镇建有商业会馆,下图是山东省聊城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下列对会馆叙述正确的是
| A.会馆是地区商贸的管理场所 | B.会馆是信贷集资的金融场所 |
| C.会馆是产品交换的经营场所 | D.会馆是同乡聚会的交际场所 |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
|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
|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
|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
《嘉靖吴江县志》记载:“(农村)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长工、短工、忙工的出现最能说明吴江县农村
| A.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B.出现了雇佣关系 |
| C.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 D.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