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一年之计在于春,5年规划看头年。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
材料二: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人民网就此推出的调查,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截止2011年2月20日21时,共有11519人次参与此次调查。34.4%的网友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31.4%的网友认为“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27.7%的网友认为“社会保障、体面尊重”与生活幸福感关系最紧密;此外,还有6.6%的网友选择了“社会参与,价值实现”这一选项。
(1)结合材料一,从价值观角度,分析说明“幸福”成为各地政府施政导向的正确性。(2)针对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政府应该怎样努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某校高一(2)班以“发行人民币多好还是少好”为辩论主题展开了辩论:
甲方: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现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就可以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乙方: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发行人民币还是越少越好。
假如你是本班辩论会的主持人,你将怎样总结陈词?
有人认为:“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因此只有货币才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时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经成为甚至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遍的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08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达6.41亿户。2011年7月底统计,中国手机用户达9.30亿。3G用户达8719.9万。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几百元。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8分)
随着手机价格不断下降,手机生产企业应该怎样调节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8分)
近两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情况
2009 |
2010 |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7.7 |
36.7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2 |
45.5 |
上述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上述变化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