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温加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报告》强调,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活得更有尊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平等享有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材料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村居住形式发生了巨变:房屋由草木结构向砖瓦结构再向钢筋水泥结构发展;居民点由集中向分散发展,单家独院日益增多;室内家具由传统式向新式、现代组合式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
(1)结合材料一,请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你对“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必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12分)
材料一:上世纪末,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材料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却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