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ll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嵌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 B.列强由此获最惠国待遇 |
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 | D.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
明太祖下令废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对六部的控制 | B.加强思想控制 |
C.建立新的政治机构 | D.强化君主专制 |
宋朝为分散宰相的权力,采取的措施是
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 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
C.设枢密院作为最高军政机关 | D.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