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蹊跷/ 独辟蹊径 黑黢黢/疏浚河道谛听 / 瓜熟蒂落 |
B.震悚 /束手无策整饬/哀而不伤淬火 / 猝不及防 |
C.荷塘 /荷薪而归勉强/ 强词夺理偌大 / 一诺千金 |
D.仿佛/ 沸反盈天踞立 / 前倨后恭殷红/殷殷照拂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去年下半年,由中国逻辑学会等单位组织的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对4种中央级报纸和24种省级报纸进行检查。经专家认定,平均每种报纸有错5.8处。这些错误有概念不清、判断失当、推理错误等,如说“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以为“三甲”就是“前三名”,将“没有根据的传言”称作“空穴来风”,以及“近500多人、减少了两倍、一直以来”之类的可笑说法层出不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作者、编辑等人员的语文修养亟待提高 |
B.必须高度重视语文与逻辑应用问题 |
C.报刊语文与逻辑应用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来不及消化、修理、规范 |
D.在语文与逻辑应用中要消灭由粗心造成的“硬伤”,减少常识性错误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47%的中国人说他们只将月末剩余的部分现金投入储蓄。几乎有1/3的人说他们根本不存钱。中国家庭储蓄率未来会逐步降低,原因是人口因素(独生子女之前一代人的老龄化)、富裕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行业的改善(例如推出更多的保险产品)。城市家庭的储蓄率目前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精打细算”消费观念在淡化 |
B.中国人“打碎”了储蓄罐 |
C.精打细算和推后消费的模式正在过时 |
D.人们理财观念、模式发生变化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网上“恶搞”,是对“搞”的对象不加限制。和谐理念要求社会成员诚信友爱,“恶搞”则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恶搞”说这是“幽默”,却不把自己作为“恶搞”的对象;和谐理念要求以理性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祈求,“恶搞”却不考虑采取的手段是否合理合法;创新在于创造新的事物,而“恶搞”热衷于把矛头指向著名人物和经典作品,恰恰说明了其创新能力的不足。“恶搞”不断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和主流意识,导致文化虚无主义的产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越来越多的网民对“恶搞”的消极影响有了清醒的认识 |
B.网上“恶搞”有悖和谐理念 |
C.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抑制网上“恶搞”之风 |
D.“恶搞”颠覆主流意识,混淆是非荣辱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流行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时代的色彩。就像“电”派生出一批带“电”词语一样,“网”的出现必然也会派生出一批带“网”的词语,使“网络”从新词变为基本词。与网络相关的词语在汉语词语系统中会逐渐确立自己的位置。采用表意方法的新词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如“PC机——个人电脑”,“妹儿——电子邮件”等。对新词语如果过分严格地限制、挑剔,就会限制它的活力,不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语言现象错综复杂,语言观念渐趋多元 |
B.新语言现象令人关注 |
C.流行词语漫议 |
D.对语言生活中的新现象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农村的公共事业由农民、农村集体组织自己办,国家的公共服务没有向农村倾斜。因此,城乡之间公共事业发展的差距非常大,突出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缺乏;二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近几年来,国家在农村实施“六小”工程,2004年投入280多亿元,其中包括一部分道路建设资金,农村基础设施的面貌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国家在农村教育和卫生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差距还是非常大。
这段文字主要是强调()。
A.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大 |
B.“六小”工程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
C.国家投入重点应放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 |
D.农村公共事业仍需要国家加大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