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自由 | B.平等 | C.共和 | D.法制 |
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清代书法家笪重光所著《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其书法理论体现了()
A.儒家的中庸思想 | B.道家的辩证观点 |
C.法家的变革思想 | D.墨家的尚贤精神 |
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 |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 |
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 |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