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上述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成功 | B.中华民国成立 | C.清帝下诏退位 | D.《临时约法》颁布 |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A.民族主义 | B.政治民主化 | C.社会主义 | D.经济全球化 |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点是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 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
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2009年1月广东梅州中学期末检测)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兵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到,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粹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