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科学实验陆续发现以下事实: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表示光合作用。此时希尔(R.Hill)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 ”。在希尔反应基础上,Arn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希尔反应和Arnon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来自CO2 |
B.H2O被裂解后,发生了由H2O最后到NADP+的电子传递,整个过程需要光 |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是2个可以区分开来的过程 |
D.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过程提供了NADPH和ATP |
在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若让F2中的黄色圆粒个体自交,则F3的性状分离比是
A.9:3:3:1 | B.3:3:1:1 |
C.25:5:5:1 | D.15:5:3:1 |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形性状 |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
在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2∶3∶1,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A.1∶3 | B.3∶1 | C.2∶1∶1 | D.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