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______免疫的______阶段。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
(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等。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______。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______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想研制出能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当时,他选择了两种肺炎双球菌:带有荚膜、有毒的S型细菌和没有荚膜、无素的R型细菌。通过实验,格里菲思发现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会使小鼠致死。检查死鼠血样,发现其体内竟然存在S型活菌。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体内产生的抗肺炎双球菌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
(2)有人设想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可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
请为他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一想法。
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小鼠若干只、S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生理盐水、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活细菌液,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步骤:
①取年龄相同、发育相当、健康的小鼠若干只,___________
②在甲组体内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R型活细菌液1ml,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下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系统的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上图),如果在X处给予神经纤维一个适宜的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会发生次偏转,如果在Y处给予一个相同的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会发生次偏转。
(2)在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最可能是抑制了的功能。
(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身体内某处的调节示意图,则细胞甲可能是
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激素,该激素可随血液循环带到垂体,并促进垂体分泌激素。当血液中的激素b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过来抑制细胞甲的活动。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I.图一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表示结构,①、②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C3
为三磷酸甘油酸):
(1)图中物质①是
(2)结构a上发生的反应阶段称,生成的物质除了图中已注明外还有
(3)若将光照撤离,在起初的时间里,RuBP的含量将如何变化?(增加 、减小或不变)
II.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别在15℃和25℃的环境中,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千勒克司)下,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中氧气的释放速率(mL/h)(忽略光照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CO2浓度适宜),有关数据见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5℃的环境中,该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的速率是___________ mL/h。
(2)15℃的环境中,光照强度为0.5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中氧气释放的速率为0,这表明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是____ mL/h。
(3)15℃的环境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当光照强度为4.0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

(11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9分)研究证实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请分析回答:
(1)人体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 (生理过程),其分子结构简式是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2)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3)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图所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m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