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
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
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
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 |
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 |
“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A.不结盟原则 | B.睦邻友好原则 |
C.“一国两制”原则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
A.自由与平等 | B.法制与科学 |
C.民主与自由 | D.民主与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