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抑儒尚法
C.抑儒抑法 D.尊儒尚法

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 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这两种思潮是指()

A.法家与道家 B.法家与儒家
C.墨家与兵家 D.黄老与儒家

下图中教学形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思想认识 D.社会环境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烹一条小鱼,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乱折腾,应掌握好分寸,治理国家也一样。你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是源自()

A.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B.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C.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D.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