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个历史事件时说道:“它给中国几千年高度发达却又不易变化的农耕文明、专制政治一记重锤,使它改变了原来的轨迹,纳入到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文明进程的历史拐点。”这位学者论述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陶型羊的形象。商代用羊的肩胛骨占以问凶吉,甲骨文中就有羊的象形文字。有人统计古代典籍《诗经》中讲到羊的诗篇有13篇之多。可以说()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羊的国家 |
| B.先秦时期羊是古代先民尊崇的吉祥动物 |
| C.羊的温顺、亲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 |
| D.“羊文化”与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 A.必然性 | B.偶然性 | C.可能性 | D.必要性 |
【改编】北宋理学开创者“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而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家顾炎武,则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可见,二人的些许主张呈现出相同,但更多的却呈现出二人主张的“本质不同”。以下对二人主张“本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前者服务于加强专制统治,后者的主张则体现经世致用 |
| B.前者将儒家封建纲常伦理上升到天理,后者则批判继承 |
| C.前者根本上服务于加固封建专制,后者则体现民主进步 |
| D.前者是封建专制强下的产物,后者则是民主政体的产物 |
【原创】随着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但封建政府往往控制得比较严格,并逐渐形成了手工业的第一大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同时,还用“工官”、“匠户”等制度给予加固。这一切,极大地压抑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行内技术的不断创新。以下对题干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描述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官营手工业垄断优秀工匠,控制最好原料,发展较好 |
| B.官营手工业往往代表了同时期国内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
| C.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较多,尤以官营手工业著名 |
| D.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很大程度上阻碍手工业发展 |
据《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枢密使的设立()
| A.加强了宰相的权力 | B.沿袭唐末五代制度 |
| C.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D.与“中书”互相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