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微博为什么这样“红”
萧尧
1如今网络上,微博大行其道。那么微博大热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2就内部条件而言:微博,顾名思义,即微型博客。在博客之前,网络交流模式经历了从邮件、聊天室和IM(即QQ、MSN、UC等聊天工具)的历程。发展到微博这一步,网络聊天模式到达了一个顶峰,满足所有展示、社交和信息需要,集日志、状态、分享、回复等功能于一炉,既精简又全面地诠释了最现代的网络交流,有了迅速被接受、推广的内部条件。
3至于外因——人的需求,则指人对信息交换、社交的需要。如果说微博现象的内部条件是一个变量,是微博技术、形式从无到有,从粗糙到完善的一个变化过程,那么外因——人的需求则既是常量,又是变量。说它是常量,是因为人总是有交流的需要和欲望。但人们需求又有其变化的一面。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商业社会,对信息交流的需求大大增加,网络出现、普及,网民社会形成,人们交流的欲望大大增长,这也是微博出现的重要原因。
4但有人指出,QQ、博客等等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不需要依赖微博。那么话题又转回到了微博的内部条件上来了。微博之有别于QQ、博客等,是因为它最简要地抓住并融合了这种需求最主要的两个核心:展现和交流。聊天室、QQ重于交流,博客重于展现,唯有微博能够精简地抓住并融合着两点。
5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微博在QQ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网络的一个特点:迅捷。“微型”的概念使内容制作和阅读时间较博客大为缩短;传袭于校内的“分享”概念在快捷的基础上丰富了信息量。就这样,信息量和互动速度得到了很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使得微博吸引了大量的博客用户,而回复功能也让QQ用户渐渐适应微博。内部条件和外部需求的融合,信息量和速度的平衡,很好地解释了微博现象的原因。
6微博火起来了,作为用户,我们的生活自然也受到影响和改变。我们会感觉自己的需求被更好地满足了。比起玩游戏、聊QQ、写博客和逛校内,我们感觉更加充实、丰富和精彩。充实源自于自我展现和被关注,丰富源自于 ,精彩源自于 ,还有经过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挑选过的分享的信息。
7和读书、阅读比起来,微博更刺激、收获效果感觉更明显(信息量大、快捷、新鲜);和现实社交比起来,虚拟社交更轻松、更没有压力,不用在意外貌表情,反正隔着电脑;不用察言观色,只需根据平面符号进行反应;不用语言能力,有文字格式、标点、表情可以掩盖内容的空虚,甚至可以用分享来代替表达;不要求临场应变能力,断网、没上线、网络故障、临时有事……各种可以不予反应的理由已被网络默认。总而言之,微博给我们带来了轻松的生活。
8反之,微博也使我们少了学习、阅读的时间。此消彼长之下,我们用在现实提升自我(休息、学习、阅读、运动,甚至现实交往)上的时间就被逐渐侵占。用敲打的字符取代现实社交,使我们少了锻炼现实社交能力的机会。在虚拟世界还没充分取代现实世界的时代,现实社交能力的缺失对我们大部分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此外,虚拟社交无法给我们对社交对象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只能是平面的、单薄的,它只能发展出网络交往、网恋和网络婚姻,却无力支撑现实友谊、现实爱情和现实婚姻。
9微博影响、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微博现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人类对虚拟文化、虚拟生活的一次选择和投票。(摘自2010/12/22北京青年报).根据文章内容,请给“微博”下一个定义。
.“微博”区别于QQ、博客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请结合上下文,给下列句子填空。
充实源自于自我展现和被关注,丰富源自于 ,精彩源自于 ,还有经过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挑选过的分享的信息。. 作者在给我们分析“微博”红火的原因时,又强调“微博”“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就此那你认为其“坏”与“弊”的一面是什么?
.作者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⑴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⑵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⑶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
⑷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⑸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越王勾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⑹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⑺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请仿照第⑵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得照抄原文中的事例。(2分)
文章第⑹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3分)
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母亲。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母亲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卖糖的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母亲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母亲。父亲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门卫叫他驶开,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父亲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父亲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母亲。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母亲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母亲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母亲跑过来扶我,父亲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母亲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家里的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母亲。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父亲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节选自《读者》给文章加一个适当的标题,不多于五个字。
作者叙述了和父亲之间的八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四件事。(2分)
通过上述事件,说明父亲的爱具有的特点。(2分)
文章写的是父亲的爱,而文中为什么写那么多母爱的表现?(2分)
请写出两句表达父爱或者母爱的名言警句。(2分)
你的父母是不是有过文中的父亲那样表达着他们独特的爱,请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2分)
《春》(节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吸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根据描写对象,给上文每段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依次可以是春草图、春花图 、
、。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描写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文中写春花是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描写。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描绘的画面最相似的诗句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赏析句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冷冷地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背早已经有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巳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父亲的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时至今日,想起父亲的眼神我就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文中“父亲”用这句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句:‘我要上学”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3分
“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根据文章的内容说说“父亲的眼神”包含了哪些内容?“我”回想起来为什么会感到不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a“我买几个橘子。你就在次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买东西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c“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线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很快地流下来了”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什么又赶紧拭干了泪?
父亲的背影,主要抓住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特点。
父亲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蕴涵的情味。(先摘抄,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