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初捕 |
50 |
50 |
28 |
22 |
重捕 |
50 |
10 |
32 |
18 |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A.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B.同源染色体分开 |
C.分离开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
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 |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 |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
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
C.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
D.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
1条染色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那么,1个四分体中含有
A.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
B.2条染色体,4条脱氧核苷酸链 |
C.2条染色体,8条脱氧核苷酸链 |
D.4条染色体,4条脱氧核苷酸链 |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