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
|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
| C.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
| 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中占的比例为1/16 |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
|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
|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
|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 |
|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
|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 D.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
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
|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
|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
|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
|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
| 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