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 
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
陈亦权
(1)德国莱茵河素来以清澈闻名。在德国境内,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不少于3000家企业,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在少量,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
(2)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界看来,污水处理都是一种成本负担,因为要处理污水,就势必要采购大量设备和仪器,增加用地,还有建设工程,还要长期配备人工,电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消耗也不少。然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3)在杜伊斯堡这座德国最大的内陆港城市,以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三家合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再由政府派人、出钱来管理和监督,政府占其中33%的股份,三家企业分占余下的股份。
(4)这样一来,本来是三家企业各自承担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在变成了三家合力承担。接下来,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或者有企业准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时,政府就会向他们提议,不比自己新建,只需要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了。虽然这家企业今后每年得交一笔为数不少的费用,但与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处理厂所收到的这笔污水处理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
(5)同样以杜伊斯堡市为例,这座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每年要产生约数千万吨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将很快变成黑色。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杜伊斯堡市民的生活用水也是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科学合理铺设的地下管道,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引向几个固定的污水处理厂。
(6)当然,市民并非无偿享用这项待遇,他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还得根据各自的使用量缴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而又为数不多的增收费用,全德国无一人提出反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
(7)因为有利可图,德国的企业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再以杜伊斯堡市为例,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已经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职能暂停污水处理厂的审批。
(8)杜伊斯堡市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的解释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施压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也成为一种营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9)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莱茵河为什么总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也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选自2011年第一期《读者》)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莱茵河“总是清”的原因。
.本文主要运用的        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德国杜伊斯堡市    
              两种污水处理情况的
.第一段“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其中“同一件事”指的什么事?“不同的处理方式”指的是哪些处理方式?
.第九段结尾写道:“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根据你的知识积累,你能说说导致长江、黄河“污不忍睹”的原因吗?请说出两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阅读《敬业与乐业》,完成10-13题。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目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果实”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文段要表达的意思。(可用文中原话)
、“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中的“言行相顾”指什么?结合文章解释。(2分)
、“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中的“摇头叹气”是作者的想象,你认为它有何作用。(2分)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懒”是许多学生的通病,请你说说是什么原因使你有点懒?

(二)什么导致了沙尘暴的活跃
①全球气候变暖是沙尘暴发生的直接诱因吗?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人类活动和荒漠化是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一是干旱气候和大风;二是人类活动影响地理发生改变,如植被遭到破坏,土质松散等。
②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80次以上。中国沙尘暴自1998年以来急剧增加,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几年,中国沙尘暴的频次和强度将呈增加趋势。未来几十年内,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湿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从而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不良气候背景。此外,中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沙尘暴的继续活跃。
③沙尘暴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会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沙尘暴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
④气候变化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子。气候变暖的同时,潜在蒸发力增加,有助于荒漠化的形成。但荒漠化的原因并非是气候引起的。事实上,人为因素对荒漠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实践的产物。在大西北的历史上,有楼兰古国的消失,现在有正在退化的民勤绿洲——西北大片的黄沙正等待着强风天气的出现,伺机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平原。
⑤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把一个地区引发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寻找出影响荒漠化的关键因子,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虹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规律,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导致我国沙尘暴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句属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选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4段空白处(▲)

A.侵袭 B.侵占 C.侵入 D.侵犯

.目前,你认为人类控制沙尘暴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

(一)回 家
海子少年时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距家20余里,公共汽车车票是八分钱。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不误地乘车赶回家。
那一天,海子的弟弟妹妹们,会早早地立在门口,等海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比平常略微强一点的饭菜。第二天,再跟海子哥到城外的小河套里去玩去疯。
有一回,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平常就不要回来了……”
爹说得挺犹豫坚决)。海子知道,爹每月工资76元。海子还有两个哥哥,都很有出息,在外地上大学,娘没有工作。海子每个星期的来回路费,一角六分钱,对这个家庭很重要。
于是,海子连着两个星期没有回家。
又一个星期六,天已很晚,风刮得很大,海子突然回来了。爹和娘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海子就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爹和娘一时无语。
过后,娘赶忙给海子做饭,热几个煎饼,再做一锅玉米面糊糊,想想,又狠狠心放了好几滴荤油,很幸福地看海子唏哩呼噜地大口喝,喝得很香。
就这样,日子滑过很长的一段。
又有一回,娘思虑许久,还是对海子说:“海子,这样下去还是不行啊!你看你的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
海子不语。
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海子再回家时,地冻天寒,娘老远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娘愣住了,爹愣住了。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这些都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海子已近中年,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警官。
每到周末,海子的父母家会很红火很热闹。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看爹娘,老少三辈十多口人,围在一张丰盛的大餐桌旁……亲情洋溢,其乐融融。
可海子却极少回来。倒是海子的媳妇常领着女儿回来,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说是海子让带来的。
有时候,娘就会忍不住对爹说:“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爹就会对娘说:“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做警察的,工作忙哩。”爹和娘都知道,海子是个好警察,海子任所长的派出所连续几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基层单位。
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在最前面的海子受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家了……”说完,就真的不行了。
娘哭,爹也哭。
亲戚朋友也都哭,后来,就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海子走的时候是鲜花簇拥,身上盖着国旗的……”
爹呜咽:“海子是好样的!可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 ”
娘却说:“不,海子永远回到了家,再也不走了。”娘捧着海子的遗像,泪珠儿滴滴掉在海子脸上。
.阅读一篇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我们必须首先梳理故事情节。《回家》一文共叙写了以下情节:风雨不误赶车回家——( ▲)回家——( ▲)回家——( ▲不能)回家——( ▲)回家(每个空格不得超过六个字。)
.“细微处见真情”,关注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是我们实现和作品心灵沟通的重要方法。请你就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谈谈它的作用。
细节:
作用:
.你认为文章空缺处应该选择的一个词语是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选文划线句子的作用。
.阅读选文,你认为海子是一位爱家的人吗?为什么?(请结合你对“家”的理解来谈。)(60字左右)

(二)《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 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嘱,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⑥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
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⑧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 文章题目是“玉兰花的记忆”,你认为作者围绕“记忆”回想了哪些事?
、 文章第五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说说“魅力”具体表现在哪里?
、 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 请你点评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春》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③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这三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 文中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 文中“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从第③段看,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