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 说这话的是赵姨娘。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李纨因听说袭人的妈死了赏银四十两,想赏他四十块两;但探春查旧账后,就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来闹,说她“忘了根本”,但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 |
B.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气。 说这些话的是觉新,他据说的“判徒”是指他的弟弟觉慧。对于觉慧的远走高飞的想法,觉新感到无限的悲哀,但他知道是强留不住觉慧的,犹豫再三,终于答应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动。(《家》) |
C.张鲁欲兴兵取川,益州别驾张松亲往许都说曹操兴兵取汉中,以图张鲁。曹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心有怠慢,后经杨修举荐,得知张松有口似悬河之辩才、过目不忘之奇能,于是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携手共入,先拜于地,张松便把暗藏的西川地理图本献给了曹操。(《三国演义》) |
D.“我爱她,因为她是个少见的好人,却受尽了折磨。我对她一无所求,但我真想鼓励她,减轻她的苦难……” |
说这话的是西蒙松,西蒙松爱上了玛丝洛娃并向她求婚。玛丝洛娃认为西蒙松是单纯因为爱她而爱她,于是,接受了西蒙松的爱,并决定跟随西蒙松走。(《复活》)
E.临终前,葛朗台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 的腰还壮哩! ”
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红楼梦》阅读(10分,每题5分)下面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一首诗词写的是探春。 |
B.周瑞家的送宫花来,迎春、探春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惜春:“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明儿剃了头作姑子去,若剃了头,可把这花戴在哪里?”命丫鬟收了;凤姐处,平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后又拿出两枝叫送往小蓉大奶奶出去;宝钗:“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
C.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是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
D.宝玉身上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宝钗则有癞头和尚送的金锁,上写“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八个字,是所谓“金玉良缘”。 |
E、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以后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请简述“泣残红黛玉葬花”。
下面原著选段中的“汝”是谁?请简述司徒王允如何一步一步设计“连环计”的。(100字左右)
允跪而言曰:“……我观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连环计……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
阅读下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①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诏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是日害②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上·二》
注:①经始:开始规划营造。②害:同“曷”,何时的意思。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不贤能的人即使有珍禽异兽也无法享受快乐。 |
B.“经始勿亟”这句话用文王的口吻写出文王对百姓辛劳的体恤。 |
C.为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孟子引用《诗经》的话。 |
D.孟子引用《汤誓》的话的目的是揭露统治者与民不共戴天的残暴罪行。 |
分析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与下面的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3分)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梁惠王下·一》)
《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津津乐道,试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