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
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织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

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9)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0)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
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 11)            
④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12)  千克/米3内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的规律,他做了如图4(a)、(b)、(c)所示的三次实验。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a)或(b)或(c)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a)和(b)和(c)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
(4)若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要较快在光屏上形成 一个放大的像,你认为该怎么做?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______(填“暗”或“亮”)

小明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课上,利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实验完毕后,画出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图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1)请你分析,此探究过程中得到平面镜成像的哪些特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小丽用平面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从镜子中观察到的景物的范围将
(3)小丽拿一支12cm长的钢笔立在平面镜前15cm处,请你帮她判断:她看到钢笔的像高是 cm,钢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cm。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
a.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各图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

(1)钢锯条以如图甲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会发出声音.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 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如果钢锯条发声的频率是40Hz,则它在1min的时间里振动了 次.
(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上方金属上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
(3)如图丙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 ,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 .依据 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时需要 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