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 |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
C.两匹马拉的车比一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
在图中虚线所围的区域内,存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已知从左方水平射入的电子,穿过此区域时未发生偏转.设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则在此区域中E和B的方向可能是( )
A.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同 |
B.E和B都沿水平方向,并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
C.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外 |
D.E竖直向上,B垂直纸面向里 |
如图所示,一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以速度v0射入离子速度选择器,恰能沿直线飞出,速度选择器中的电场强度为E,磁感应强度为B,则( )
A.若改为电荷量为-q的离子,将往上偏 |
B.若速度变为2v0,将往上偏 |
C.若改为带电荷量为+2q的离子,将往下偏 |
D.若速度变为v0/2,将往下偏 |
如图所示,摆球带负电的单摆,在一匀强磁场中摆动,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摆球在等高的A、B两点间摆动过程中,若向左经过最低点C时,摆线拉力大小为T1,摆球加速度大小为a1;向右经过最低点C时,摆线拉力大小为T2,摆球加速度大小为a2,则( )
A.T1>T2,a1=a2 B.T1<T2,a1=a2
C.T1>T2,a1>a2 D.T1<T2,a1<a2
从同一点发出四束带电粒子,它们的轨迹如图所示,对它们的电性判断正确的是( )
A.粒子束1带正电 | B.粒子束2带负电 |
C.粒子束3带正电 | D.粒子束4带负电 |
如图所示,甲带正电,乙是不带电的绝缘物块,甲、乙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地板上,空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用水平恒力F拉乙物块,使甲、乙无相对滑动一起向左加速运动,在加速阶段( )
A.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
B.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
C.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
D.乙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