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
“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它”是:
| A.井冈山会师 | B.秋收起义 | C.跃进大别山 | D.红军长征 |
图是民国初年的传单,其最大的史学价值在于:
| A.足以证明袁世凯的专制祸国殃民 |
| B.能够说明当时的工商业极为萧条 |
| C.可作为研究五四运动的一手材料 |
| D.印证了白话文运动的巨大影响力 |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之间的一场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B.“尊孔复古”的逆流泛滥 |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
近代某乡绅有感于时事写了《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判断此诗写作时间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当是:
| A.“新制初更 ” | B.“帖子”、“新样” |
| C.“家家彩胜” | D.“三民”、“五权” |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下列属于研究武昌起义的原始史料是:
| A.电影《武昌起义》 | B.历史书中的有关叙述 |
| C.武昌起义的旧址 | D.当地民间的口头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