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出了:( )
①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
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
③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
④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影响其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辛亥革命“不结果实”的表现是()
| A.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 |
| B.三民主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
| 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 D.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
|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
|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
|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
|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
|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
|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