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根据材料二、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制建设对政治民主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南北差距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前进。
——胡锦涛《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1)材料一为何时成立的何组织的标志?中国何时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利与弊。

美国建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经济发展的罕见奇迹。它在不断变革和政策调整中,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9年,洛克菲勒以标准石油公司为基础,联合了全国40家主要炼油厂,组成了一家以卡特尔形式构成的同盟,从而控制和垄断了全国精炼油生产和销售市场及石油管道业务的90%,成为无人敢与其竞争的美国最大的石油精炼联合企业集团。
——《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材料二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行使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弗兰克林·罗斯福(1936年)
(2)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他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新模式”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1993年-1995美国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3.3%,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7%……通货膨胀率从1990年的4.3%下降到1999年的1.1%,为60年来最低,……失业率出现下降,从1991年的6.8%下降到1999年的4.4%,2000年维持在4%左右,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历史 必修2》(人民版)
(3)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新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克林顿政府是如何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民族解放之斗争,……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一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2分)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4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意义?(4分)
(3)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2分)
(4)综合以上二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2分)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材料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使美国确立了战后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
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3)美国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4)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5)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6)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决定国际格局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及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
材料二 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且有爆炸性,这也就预先决定了政府干预本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在西欧也和其他帝国主义中心一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于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国家影响垄断竞争的实践,并对经济领城和部门之间的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比例有意识地施加影响……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
(1)据材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帝国主义阶段前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
(2)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